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
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
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
卫国战争纪念馆、
日本的
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
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万同胞。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1-2]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
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3]
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4]